本頁內容若與課程不同時,請以課程為準。 欲閱讀課程內容請登入網站,更多資訊請查看 課程總表。
中文名稱 | 0202_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對學術倫理的相關規範 | ||
英文名稱 | 0202_Guidelines for Academic Ethics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 ||
單元分類 | 進階核心單元 | ||
單元簡介 | 研究人員從事學術研究的目的為促進知識的創新、進步和分享,而學術研究是立基於前人研究的結果或著作,並持續累積和精進。基於對學術研究的尊重和信任,社會大眾通常給予相當高的自由和自主空間;然而,這並不代表研究人員可以恣意行事。專職的研究人員的研究行為必須持守在學術社群所認可的範圍內,即學術社群的自律規範。學術社群針對學術研究行為所訂立的自律規範是為了維護研究人員間的互信關係,以及維繫社會大眾對學術研究的信任。因此在這些規範中,研究人員多被要求以「誠實」作為行事的核心原則,並落實「負責任的研究行為」(Responsible Conduct of Research)。 本單元將首先說明學術環境的現況;其次將介紹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臺灣主要的研究獎補助單位,前身為科技部,以下簡稱國科會。)針對學術倫理所公布的三份重要文件,包括:《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對研究人員學術倫理規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對學術倫理的聲明》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及審議要點》。從上述三項文件中可以看出國科會對學術倫理的立場、規範,以及其處理與審議疑似違反學術倫理案件的程序。接著,依據上述國科會的相關規範,本單元歸納出一些較常見、具違反學術倫理的行為樣態,以作為研究人員的借鏡。最後,本單元將提供預防不當研究行為的基本作法。希望在研讀完本單元後,研究人員能對國科會的學術倫理規範,有更多的理解和認同。 |
||
單元目標 | 本單元介紹近年來國科會針對學術倫理的相關規範,並協助學習者達到以下目標: 1. 瞭解學術研究環境的現況。 2. 瞭解國科會對學術倫理的相關規範,並認同這些規範的精神及約束事項。 3. 瞭解一些常見的具違反學術倫理之行為樣態,並能確實指認這些作為的不恰當性。 4. 瞭解一些有效避免涉入不當研究行為的基本作法。 |
||
單元作者 | 周倩教授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潘璿安博士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
人體研究 | 否 | 經費相關 | 否 |
課程版本 | 中文版、英文版 | 支援版本 | 網頁版、行動版(中文) |
上架日期 | 2015-12-31 | 更新日期 | 2022-08-10 |
主題課表 |
1. 國高中生建議課程(進階) 2. 教研人員建議課程 |
||
相關標籤 | 學術倫理 、規範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國科會 、計畫主持人 |
類型 | 名稱 | 簡介或內容 |
---|---|---|
數位課程 | 0101_研究倫理定義與內涵 | 瀏覽 |
數位課程 | 0104_不當研究行為:定義與類型 | 瀏覽 |
數位課程 | 0705_學位論文寫作規範─社會科學類(上) | 瀏覽 |
數位課程 | 0401_原住民族群之社群同意機制 | 瀏覽 |
數位課程 | 0301_不當研究行為案例剖析(上) | 瀏覽 |
數位課程 | 0601_原住民行使集體同意權的啟示—從日本愛努族祖先遺骸的人類學事件談起 | 瀏覽 |
數位課程 | 0502_臨床心理學研究有關易受傷害群體之保護:災難後心理創傷患者篇 | 瀏覽 |
數位課程 | 0603_第三世界田野研究倫理—寮國的場域 | 瀏覽 |
數位課程 | 0503_學齡前兒童參與心理學及教育學研究之倫理議題 | 瀏覽 |
數位課程 | 0612_「剽竊」乎?:從二個人類學學術倫理事件談起 | 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