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內容若與課程不同時,請以課程為準。 欲閱讀課程內容請登入網站,更多資訊請查看 課程總表。
中文名稱 | 0104_不當研究行為:定義與類型 | ||
英文名稱 | 0104_Research Misconduct: Definition and Types | ||
單元分類 | 基礎核心單元 | ||
單元簡介 | 研究倫理的歷史追溯到美國在1980年代被揭發之一連串的不當研究行為,這些行為迫使美國政府開始思考研究過程中的道德議題,並促使全球許多研究者開始省思自身的研究行為是否妥當。時至今日,在報章雜誌中仍可見到一些涉及不當研究行為的案件,顯示研究倫理仍是需要被持續關注的議題。 本單元將介紹何謂不當的研究行為,以及常見的不當研究行為類型,包括「資料蒐集程序不當」、「捏造與篡改(變造)研究資料」、「剽竊與抄襲」、「不當之作者定義和不當掛名」、「重複發表與出版研究成果、申請計畫」等五大類型。期望在解釋不當研究行為的定義和內涵後,能有助於學習者在研究過程中察覺潛在或不恰當的研究行為,以避免在研究中犯下違反倫理規範的錯誤。 |
||
單元目標 | 本單元將介紹不當研究行為的定義與內涵,並幫助學習者理解常見之違反研究倫理的行為類型,進而達到以下目標: 1.了解不當研究行為之定義及內涵。 2.辨認常見之不當研究行為的五種類型。 3.理解研究人員在進行研究工作時,應該避免的不當行為。 |
||
單元作者 | 2014年9月第一版:周倩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 2023年8月第二版:潘璿安助理研究員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若需引用本單元內容,請依照本中心規定註明出處: 周倩、潘璿安(2023,8月)。不當研究行為:定義與類型〔線上課程〕。教育部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https://ethics.moe.edu.tw |
||
人體研究 | 否 | 經費相關 | 否 |
課程版本 | 中文版、英文版 | 支援版本 | 網頁版、行動版 |
上架日期 | 2014-09-01 | 更新日期 | 2023-08-08 |
主題課表 |
1. 國高中生建議課程(初階) 2. 大學及專科生課程 3. 研究生課程 4. 教研人員建議課程 5. CRB相關課程 |
||
相關標籤 | 不當的研究行為 、計畫主持人 、定義 、類型 |
類型 | 名稱 | 簡介或內容 |
---|---|---|
數位課程 | 0103_研究倫理的政府規範與政策 | 瀏覽 |
數位課程 | 0201_研究中的利益衝突 | 瀏覽 |
數位課程 | 0801_網路使用行為研究中之倫理相關議題 | 瀏覽 |
數位課程 | 0501_嬰幼兒參與心理學及教育學研究之倫理議題 | 瀏覽 |
數位課程 | 1301_非生醫類研究計畫申請倫理審查的行政建議與相關疑問 | 瀏覽 |
數位課程 | 0803_使用群眾外包進行學術研究的倫理議題 | 瀏覽 |
數位課程 | 0905_語言學跨醫學研究入門檻:認識大學倫審會與醫院倫審會 | 瀏覽 |
數位課程 | 0906_語言與核磁造影研究:人為受試對象的研究倫理 | 瀏覽 |
數位課程 | 0804_資訊科技與新型知情同意 | 瀏覽 |
數位課程 | 0609_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倫理的律動關鍵 | 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