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內容若與課程不同時,請以課程為準。 欲閱讀課程內容請登入網站,更多資訊請查看 課程總表。
中文名稱 | 0607_北美印地安族群與人類學家的恩怨情仇 | ||
英文名稱 | 0607_Academic and Ethical Encounters between Native Americans and Anthropologists | ||
單元分類 | 專業領域單元:人類學 | ||
單元簡介 | 科學或說現代學術縱使已經普化成人類追求知識的依據,但它無疑係源自於西方文化傳統。換句話說,原本西歐各國以及其殖民擴展至世界各地建立新國家所奉行的研究態度和方法策略,在普及於全世界之後,更加速了其真理性化的步伐。所謂真理性化,就是指科學至上,學術研究的自由優於一切,任何人不應也不能干涉追求知識的過程。更何況,科學總是宣揚自己的努力對象為人群社會,所有知識都會用來服務人類,於是,它的真理性化發展力道銳不可擋。 對科學相關事務有所質疑者,會被冠上反智的罵名,而發展科學不力或學術不發達國家,往往就與落後畫上等號。到了近半世紀,陸續對學術研究包括人類和其他生物在內生命體作為測試或檢驗分析對象的反省,也讓「研究倫理議題」漸漸浮出檯面。倫理議題受到重視,當然是一項突破,但是,科學研究已有數百年歷史,它的文化根源扎實,倫理縱使再顯性,也很難與研究成為對等力量,進而得以彼此相互檢證平衡。在本文中,筆者擬以北美印第安原住民與人類學研究之關係的課題為例,對前述現象進行討論,並尋求可能的因應之道。 |
||
單元目標 | 本單元介紹,期望學習者在修習本單元後,可以達到以下目標: 1.理解北美印第安原住民與人類學研究之關係。 2.理解學術研究與被研究對象權益發生衝突時的因應之道。 |
||
單元作者 | 謝世忠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 ||
人體研究 | 否 | 經費相關 | 否 |
課程版本 | 中文版 | 支援版本 | 網頁版 |
上架日期 | 2019-05-30 | 更新日期 | 2019-05-30 |
主題課表 |
1. CRB相關課程 |
||
相關標籤 | 印地安 、原住民 、考古學 、挖掘遺址 、博物館 、人類學 、計畫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