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簡介

本頁內容若與課程不同時,請以課程為準。 欲閱讀課程內容請登入網站,更多資訊請查看 課程總表

中文名稱 0602_研究迷惘與倫理焦慮—今日臺灣原住民學術世界的觀察
英文名稱 0602_Academic Perplexity and Ethical Anxiety—on the Dilemma of Conducting Research of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s Today
單元分類 專業領域單元:人類學
單元簡介

  在人類學史上,1960至1980年代初,是臺灣與國際學界接觸最密集的時代。當時,研究中國的學者,多把臺灣當成了解中國社會文化的參考標的。

  然而,1970與1980年代之交,中國突然對外開放,原本以臺灣為研究據點的歐美學人,全數轉往大陸,寶島馬上成了被國際學界忘卻的地方。

  另外,在1990年之前半個世紀,原住民社會幾乎完全對學術界開放,甚至在原住民權利意識抬頭的社會運動過程中,因為有人類學研究者長期進出部落,於是族人們多把人類學家當成是自己最有力的支持者。然而,1990年之後,即社運發起歷經了5、6年,卻見越來越多來自原住民對研究者的質疑。有的研究者並非學院人類學者,但一起被泛稱為人類學研究,因此,人類學面臨從所未見的挑戰,也造成原住民與外界關係的轉變。

  本單元就臺灣的原住民學術研究之觀察,介紹臺灣原住民研究之挑戰,以及田野調查中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信任關係及田野調查所涉及之倫理相關議題。

單元目標

  本單元將介紹臺灣的原住民學術研究之發展,期使學習者修習本單元後,能夠達到以下目標:

1. 了解目前臺灣原住民學術研究發展之歷程。

2. 了解田野調查中,研究者與被研究者關係建立於信任之上。

3. 了解田野調查涉及之倫理議題。

單元作者 謝世忠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人體研究 經費相關
課程版本 中文版 支援版本 網頁版
上架日期 2016-09-01 更新日期 2022-06-21
主題課表 1. IRB/REC相關課程
2. CRB相關課程
相關標籤 原住民研究迷惘倫理焦慮計畫主持人

相關資源

類型 名稱 簡介或內容
數位課程 0101_研究倫理定義與內涵 瀏覽
數位課程 0202_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對學術倫理的相關規範 瀏覽
數位課程 0203_適當的使用研究經費 瀏覽
數位課程 0116_研究資料管理概述 瀏覽
數位課程 0502_臨床心理學研究有關易受傷害群體之保護:災難後心理創傷患者篇 瀏覽
數位課程 0305_易受傷害族群研究之倫理議題(下) 瀏覽
數位課程 0307_研究倫理委員會(REC/IRB)之角色與功能(下) 瀏覽
數位課程 0803_使用群眾外包進行學術研究的倫理議題 瀏覽
數位課程 0504_臨床心理學研究有關利益衝突時之揭露與處置:案例 瀏覽
數位課程 0607_北美印地安族群與人類學家的恩怨情仇 瀏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