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學術倫理電子報

2023-08 第13期  瀏覽人次:3542
關於本期

本期共有兩篇精采的主題文章,第一篇為「大學校園因應生成式AI之指引及教學建議」,係因過去一年生成式AI發展快速,其快速搜尋與彙整資料的特性引起學術界關注,本文將介紹國內大學因應生成式AI之指引及教學建議。第二篇「實踐專業倫理之專職道德框架線上講座紀實」則記錄本中心於2023年5月12日舉辦之講座,談論科學實踐與專業倫理等議題。第二部分「中心新訊」回顧本季AREE更新內容,包括課程單元名稱異動公告、上架七部情境影片,以及六份有關「文字重用」的學倫小知識,新訊請點此查看

主題文章


主題文章(二):實踐專業倫理之專職道德框架線上講座紀實

教育部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臺灣學術倫理教育學會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於2023512日以Webex線上會議方式共同舉辦「學術倫理專題講座」,邀請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特聘教授 Robert T. Pennock 主講「實踐專業倫理之專職道德框架」(A Vocational Virtues Framework for EthicalProfessional Practice),分享其執行之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所資助的研究計畫 The Vocational Virtues Project


1 線上講座畫面

這是自動縮放後的圖片效果



演講一開始,Pennock 教授先是說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負責任研究行為(responsible conduct of research, RCR)的起源、核心價值及常見的訓練方法;接著便從理論(theoretical)、經驗(empirical)與實做(practical)三個層面分別說明德性倫理學的本質與架構。

德性倫理學是道德哲學的一個分支,其歷史可以推溯到亞里斯多德,強調品格在道德行為中的作用,以及適當品格的發展將如何引導研究者以正確方法行事,此思想在哲學上得到發展,且適用於科學實踐,側重於與眾不同的科學品德,例如好奇心、客觀性、懷疑論和誠實。在此研究計畫中 Pennock 教授調查了科學家們對這些品德的認同程度以及它們如何在學術界傳播,並闡明科學的認知價值和倫理價值間的關係。最後,Pennock 教授討論該計畫對於 STEM 教育和負責任研究行為的影響。

該計畫透過專業倫理(professional ethics)、德性(virtue)與品格(character)三方面之理論基礎與交互應用,於密西根州立大學推動有別於一般的研究誠信培訓課程,以培養研究人員具備實踐負責任研究行為的專業態度與能力。

觀看本場講座直播影片:



關於本文

作者:蔡其哲計畫助理管理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主管機關立場。

致謝:感謝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潘璿安助理研究員在文字編修上的協助


1 2 3 4 5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