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學術倫理電子報

2023-08 第13期  瀏覽人次:3467
關於本期

本期共有兩篇精采的主題文章,第一篇為「大學校園因應生成式AI之指引及教學建議」,係因過去一年生成式AI發展快速,其快速搜尋與彙整資料的特性引起學術界關注,本文將介紹國內大學因應生成式AI之指引及教學建議。第二篇「實踐專業倫理之專職道德框架線上講座紀實」則記錄本中心於2023年5月12日舉辦之講座,談論科學實踐與專業倫理等議題。第二部分「中心新訊」回顧本季AREE更新內容,包括課程單元名稱異動公告、上架七部情境影片,以及六份有關「文字重用」的學倫小知識,新訊請點此查看

主題文章


主題文章(一):大學校園因應生成式AI之指引及教學建議

2022年底,美國OpenAI實驗室推出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程式「ChatGPT」,全名是 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ChatGPT可以藉由文字問答,回答人類的提問或指令(楊舒凱,2023)。這類程式背後擁有龐大的資料庫,加上能透過機器學習而創造出全新生成的成品,因此被稱為「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簡稱生成式 AI)」(國立臺灣大學,2023)。生成式AI具有快速查詢訊息、資料來源廣泛,以及高效率的彙整能力等特色,推出後快速在各領域中被廣泛討論,但同時也產生一些關於學術倫理、著作權以及資通安全等的疑慮。

面對生成式AI對學術界可能帶來的影響,臺灣各大專校院陸續研擬校內對於生成式AI的教學指引與使用原則,行政院也於20238月通過「使用生成式AI之參考指引」(行政院,2023)。綜觀各校所制定的內容,校方對於師生使用生成式AI工具多採開放且正面的態度,而本文即為筆者彙整各校規範文件,分別描述使用生成式AI工具的注意事項、學生如何運用、教師如何因應,以及相關的教學與學習資源等四部份。



一、使用生成式AI工具的注意事項

生成式AI的發展與應用為全球趨勢,但使用過程會衍生許多值得關切的議題。筆者根據國立中央大學、國立高雄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及逢甲大學等校於2023年所制定之生成式AI相關文件後,整理出五項較常見的議題:

(一)資訊驗證:

生成式AI是透過使用者輸入的關鍵字,將網路上的開放資料透過蒐集與彙整,生成出語意近似人類的內容,但生成的過程不會判斷內容是否正確,甚至有可能原始資料的來源就是錯誤,又或者於資料彙整後產生出過時或不符合事實的內容(也可能是違反當地法令或民俗風情等)。因此研究者在使用生成式AI工具時,必須對於其產出之內容保持一定程度之質疑,並親自驗證相關內容的正確性與時效性,以確保可信度。

(二)著作權:

依據著作權法的規定,非由自然人或法人創作的成果,不屬著作權法保護的著作,原則上無法享有著作權(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8)。由於生成式AI是將網路開放資料透過蒐集與彙整所生成的內容,研究者若直接將生成的內容拿來使用,而非親自撰寫或創作,除在法律上不享有著作權保障之外,還可能有代寫的學術倫理問題。此外,因生成式AI不會提供生成內容的資料來源,所以研究者如果直接使用其生成內容,也可能產生抄襲、違反他人著作權之疑慮;依據教育部《學位授予法》(2018)規定,若學位論文有抄襲情事,應予撤銷學位,所以研究者務必謹慎使用、不過度依賴生成式AI工具。

(三)個人資料保護與資通安全:

生成式AI的資料來源是一個全球性的大型資料庫,每位使用者在平臺上所輸入的資料,都可能被收錄到該資料庫,再透過新的生成內容傳遞給他人閱讀;這個過程可能會產生個人資料外洩的風險。研究者應留意,不要將個人資訊、未公開文件、機密資料等內容輸入到生成式AI的對話框中,以避免產生個人隱私洩露的問題。

(四)依賴科技而缺乏自我意識:

目前ChatGPT的資料庫僅包含2021年以前的資料,有其更新的侷限性(臺灣學術倫理教育學會,2023)。雖然自2022年下半年起,經過全球使用者大量使用及投入各式資訊,使其資料庫收錄的內容大幅成長,但內容品質仍良莠不齊,且生成內容僅止於彙整階段,不具邏輯與創新性,尚無法取代真人思考與研究成果。因此,建議研究者應將由AI所生成的內容作為參考資料,再結合個人的思想與見解來完成學術著作,並避免過度相信與過度倚賴AI科技所生成的內容。

(五)學術寫作的自我揭露:

目前學術界對於使用生成式AI是否需要標註,尚無統一的規定,不過已有學術出版商要求揭露使用生成式AI之聲明。20238月行政院通過之《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構)使用生成式AI參考指引》(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2023),第六點亦要求「各機關使用生成式AI作為執行業務或提供服務輔助工具時,應適當揭露」。因此,建議研究者應先瞭解經費補助機關(構)或期刊等單位對於生成式AI之政策,並於著作或報告中適度公開相關訊息,使讀者瞭解著作的創作來源與知識建構的歷程。


撰文過程中,筆者也嘗試利用ChatGPT詢問臺灣的大學對於生成式AI的規範,對話內容請見圖1ChatGPT回覆的內容與前述整理的議題除了有重疊之處以外,甚至加上其資料檢索範圍的時間(20219月),以及強調該些規範具有變化性,因此提議筆者查閱相關單位之最新資訊等的免責聲明;以上這些均顯示出此類生成式AI技術與傳統聊天機器人或搜尋工具的差異。


圖1 筆者與ChatGPT的對話畫面

這是自動縮放後的圖片效果





1 2 3 4 5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