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學術倫理電子報

2022-08 第09期  瀏覽人次:3793
關於本期

學術界公開傳播研究成果的途徑相當多元,其中包含了最常⾒的學位論⽂與研討會論⽂等著作形式。⽽當前還有另⼀種知識傳播型態也時常被提出來討論,那就是「預印本論⽂」(preprint)。本期主題文章,將介紹預印本論⽂之出版倫理相關議題,讓學術界各⽅機構與⼈⼠能熟悉預印本論⽂之出版倫理與其在知識傳播上所應關注的重點。第二部分「中心新訊」回顧過去一季AREE的更新,包括課程單元名稱異動公告、新增一款海報與四部情境影片、111學年度新生上課須知,詳情請點此見第4頁

主題文章


預印本的基本概念與出版倫理


⼀、前⾔

學術界公開傳播研究成果的途徑相當多元,其中包含了最常⾒的學位論⽂與研討會論⽂等著作形式。⽽當前還有另⼀種知識傳播型態也時常被提出來討論,那就是「預印本論⽂」(preprint)。

近代的預印本論⽂是指論⽂寫作者在公開的預印本伺服器(preprint server)上發表⾃⼰研究成果的⽅式,和⼀般期刊論⽂最⼤的差別是,多數預印本論⽂在上傳到伺服器時,還沒有通過同儕審查的程序。上傳預印本的主要⽤意是讓研究著作搶先曝光(Berg et al., 2016; Bourne et al., 2017; 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 [COPE] Council, 2018; Johnson et al., 2018),讓研究⼈員在學術競爭上取得優勢。預印本論⽂的發展不僅推動了新形態的開放科學,也為研究成果的傳播⽅式迎來重⼤變化。本⽂將介紹預印本論⽂之出版倫理相關議題,讓學術界各⽅機構與⼈⼠能熟悉預印本論⽂之出版倫理與其在知識傳播上所應關注的重點。


⼆、預印本的歷史發展

早在 1660 年代的英國就已經有類似預印本概念的做法。當時的科學家與醫師會組成稱為「隱形學院」(invisible college)的學術社群,定期⾒⾯並討論尚未公開發表的研究構想與實驗結果,⽬的是蒐集來⾃其他知識分⼦的研究⾼⾒(Crane, 1972; Welsh & Wright, 2010)。

早期(約 1990 年代)應⽤伺服器儲存預印本論⽂的研究領域並不多,多是以經濟學及物理學為主(林雯瑤,2003)。直到 2010 年左右,認可預印本論⽂之價值的學科領域越來越廣泛,伺服器供應商的數量也在此時快速增加;截⾄ 2019 年已有超過 60 個預印本伺服器在網路上提供預印本論⽂服務(Chiarelli et al., 2019)。早期的預印本論⽂是以紙本傳遞,不同研究領域的發⾏策略稍有差異。例如在數學與物理學界,多是由研究⼈員(論⽂作者)⾃⼰印⾏與分送;⽽在電腦科學與經濟學領域,則是由所屬機構協助發⾏(Cruz & Krichel, 2000)。這種隱形學院式的社群藉由組織無形的研究網絡(research networks),不但能傳閱出版前的研究⼿稿,也藉此分享研究資訊與最新進度,同時促進共同合作的機會與著作的被引⽤率(Andrés, 2009; van Raan, 2000)。預印本論⽂因此逐漸成為⼀種研究著作在完稿到正式出版前之過渡期著作。


(⼀)物理學領域:Physical Review D 之經驗

物理學者利⽤還未出版的稿件進⾏交流已有相當久遠的歷史,⽽且這些出版前的稿件是能被引⽤的,作法是於⽂中標註「私⼈通訊」(private communication)、「未出版」(unpublished)或「印⾏中」(in press)等提⽰(Smith, 2000)。Smith(2000)曾藉由⽂章 The Journal as an Overlay on Preprint Databases 回顧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旗下期刊 Physical Review D(PRD)參與數位預印本發⾏的歷史。

Smith(2000)在⽂中提到,1991 年⼋⽉伺服器 Los Alamos Electronic Preprint Archive(現更名為 arXiv)啟⽤後不久,便有物理學者在 PRD 的論⽂中引⽤ arXiv 所收錄的預印本論⽂。這顯⽰物理學界對於電⼦預印本的接受度不亞於紙本預印本。數位版的 PRD 在 1996 年七⽉正式上線,該期刊開始積極串接多個預印本伺服器的服務,讓讀者能連結到⾮ PRD 出版的預印本論⽂;在 1997 年底,更開放作者能利⽤伺服器,直接將預印本論⽂投稿到 PRD,也授權作者將已經獲得 PRD 接受但尚未出刊的稿件上傳到預印本伺服器(Smith, 2000)。數位版 PRD 連接預印本伺服器服務的作法,在當時不僅讓預印本論⽂之可及性超越傳統的紙本期刊,更動搖傳統學術界對於「學術刊物」(scholarly publication)的認定⽅式。最重要的是,PRD 的作法⼤幅加速⼀篇物理學論⽂⾸次問世的時間(Smith, 2000)。


(⼆)經濟學領域:Working Papers in Economics 之經驗

經濟學領域的研究者亦有發表預印本論⽂的習慣,並且通常將預印本稱為「進⾏中論⽂」(working paper)。經濟學領域在 1993 年四⽉啟動 Working Papers in Economics(WoPEc)計畫,以單獨伺服器收集進⾏中論⽂;直⾄ 1999 年五⽉,該計畫已成為⼀個能連結到超過 80 個經濟學伺服器與檔案集的數位網絡,當中共收錄超過 14,000 篇進⾏中論⽂(Cruz & Krichel, 2000)。

⽬前 WoPEc 已轉型為分散式書⽬資料庫 Research Papers in Economics(RePEc)。該資料庫除了典藏進⾏中論⽂外,也收錄其他性質的經濟學檔案,例如:專書、專章、期刊論⽂、會議論⽂、軟體程式以及系統模組等,亦會統計被下載數、摘要瀏覽數與被引⽤次數等,並且針對不同研究檔案,每⽇更新其影響⼒指數(impact factor)、h-index 與引⽤表現。



 並⾮所有研究領域都能接受預印本論⽂ 



(三)⽣物醫學領域:Information Exchange Groups 之經驗

並⾮所有研究領域都能接受預印本論⽂,相較於其他學科,⽣物醫學研究因爲更直接攸關到⼈類的健康與福祉,因此更強調在呈現研究資料與詮釋研究結果時之正確性與無偏誤(Borgman, 2007)。這個考量讓⽣物醫學界對於還未通過同儕審查的預印本論⽂⽐較有疑慮,甚⾄讓學術期刊拒絕審查與刊登已經公開過的研究(Harnad, 2000;林雯瑤,2003)。

為了提⾼科學資訊的傳播效率,美國國家衛⽣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在 1961 年曾成⽴七個不同主題的資訊交流⼩組 (Information Exchange Groups, lEGs),作為研究⼈員交換研究資訊與想法的管道。當中印⾏超過 2,500 篇研究備忘錄(memoranda),其中近⼋成屬於研究稿件,這些稿件中⼜有近三分之⼆是尚未經過同儕審查的預印本論⽂,其餘則是已獲得期刊接受但尚未正式出版的著作(Cobb, 2017)。只是,研究備忘錄的⾼流傳率,逐漸⼲擾到學術期刊的商業營銷,進⽽出現抵制的聲浪。最早開始拒絕預印本論⽂投稿的是美國免疫學家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Immunologists),其在 1966 年的年會中投票決議旗下期刊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不再接受預印本論⽂投稿。

為何有些領域較願意接受預印本論⽂,有些則接受度不⾼?這可能與閱讀習慣、期刊出版商,以及對⽂獻內容精確性的要求度不同有關(林雯瑤,2003)。學術界對預印本論⽂的接受度與其是採⾏紙本或數位發⾏(即透過伺服器)並沒有直接關係,主要還是與各學術領域內不同的做學問⽅法及學術出版慣例有關。


三、預印本的特性與優勢

即使預印本論⽂在不同領域的發展進程不同,這種以尚未通過同儕審查居多的過渡期著作依然能延續⾄今⽽未被學術界淘汰,代表其對學術界、研究⼈員(論⽂作者)與知識傳播,都有同儕審查期刊所無法取代的意義與優勢。


(⼀)提升知識傳播的效率與廣度

學術研究本⾝就具有競爭時效的特性,發布時間也攸關著⼀篇研究論⽂的重要性(林雯瑤,2003)。傳統的學術出版流程歷時冗⻑,尤其同儕審查階段往往需要花費數個⽉甚⾄是數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形同降低了知識傳播的時效性。

相較之下,預印本伺服器提供研究⼈員另⼀種選擇,讓他們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廣泛分享學術研究成果,並同時提升知識擴散的廣度(Bourne et al., 2017; Chiarelli et al., 2019; Gopalakrishna, 2021; Massey et al., 2020; Ravinetto et al., 2021)。發表預印本論⽂也能說是將控制出版時程的發球權,交回到研究⼈員⼿裡(傅雅秀,2003)。在操作上,研究⼈員只要將完成的稿件上傳到預印本伺服器,由伺服器團隊檢查及確認無誤後(註:此階段以格式與寫作品質檢查為主,不審查科學內容),就會在短時間內完成刊登,此時研究成果就算是公諸於世,讀者也能免費檢索全⽂。對於正處於職涯初期(early-career)的研究⼈員⽽⾔,發表預印本論⽂可以提供⼀條累積研究績效、散布研究成果,以及觸及潛在合作者的重要途徑(Berg et al., 2016; Chiarelli et al., 2019; Heidary & Gharebaghi, 2021)。



1 2 3 4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