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學術倫理電子報

2024-02 第15期  瀏覽人次:1688
關於本期

在研究所生活中,師生之間的互動關係不僅僅是學術上的交流,更是一種彼此間的信任和尊重。學生需要對自己的指導教授感到信任,相信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可以為自己的學術生涯提供良好的指引。本期主題文章將介紹各領域教師指導學位論文的經驗分享,唯有在師生間建立互信、互助的關係,才能實現師生合作研究的雙贏局面。第二部分「中心新訊」回顧過去一季AREE的更新,包括上架 5 集 Podcast 廣播節目、議題教材包新增「生成式AI應用於教學與研究」、開放下載「生物醫學研究中的錯誤及不當行為」講座簡報等,新訊請點此查看

主題文章


各領域指導教授對學生學位論文之指導方式分享


在研究所生活中,師生之間的互動關係不僅僅是學術上的交流,更是一種彼此間的信任和尊重。學生需要對自己的指導教授感到信任,相信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可以為自己的學術生涯提供良好的指引;同時,指導教授也應該尊重學生的學術興趣與個人目標,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與資源,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為了提升學術指導的品質與策略,「臺灣學術倫理教育學會」於202311月舉辦了「各領域指導教授對學生論文指導之方式共識會議」(註)。會中邀請13位不同領域的資深學者分享其指導學位論文的方法。本文概述與會者所分享的經驗,以供讀者參考,期望能共同提升學術指導與學位論文的品質管理,並進一步瞭解不同學術領域在指導學位論文時的異同。


一、各領域通用原則

原則上,各領域的指導教授對學生的學位論文都應該負指導之責,包括在指導過程中強調學術倫理的基本原則,即誠實、尊重、嚴謹、課責,以及透明。各領域的指導教授也都有責任正面引導學生如何嚴謹地執行研究、撰寫學位論文,以及發展出符合倫理規範的寫作策略(如正確引用他人的貢獻);同時,指導教授必須能兼備「判斷學位論文是否具有充足原創性」及「評估學生是否已具備獨立研究能力」的眼光。

以前述的通用原則為前提,不同領域的指導教授會因其領域內特殊的研究方法、學術文化,以及團隊規模等因素,發展出各式的指導風格與策略。原則上,每位指導教授與學生的相處方式都會有些不同,我們應該尊重每位教師的做法,並力求實踐和諧、合作,以及能創造雙贏的師生關係。


這是自動縮放後的圖片效果


二、各領域指導學位論文之經驗分享

以下分別就工程、生物醫學、法律,以及人文社會領域之與會指導教授的指導策略進行分享。

(一)工程領域

與會的工程領域指導教授提到,多數研究生的研究題目與研究方向都需要經過和指導教授反覆討論後才能確定,且需要仰賴教師的研究經費支持才能完成研究,因此研究內容多會與教師的研究主題重疊(如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但由於指導教授可能會同時指導多位碩、博士生,且實務上不太可能全程參與學生的實驗過程,因此與會的工程領域學者提醒,當學生的研究結果不如預期時,不一定是研究設計出錯,也可能是實驗過程中出了非故意的疏失;他們建議這時指導教授應該仔細審視學生的實驗流程,甚至親自重新進行實驗,以釐清與排除問題。

由於工程領域的學位論文通常高度依賴指導教授提供的經費支持和研究資源,因此在成果歸屬方面,通常是由參與該研究的整個團隊共享,而不是僅屬於學生個人。在論文發表時,一般都以多位作者合著的形式出版。

此外,與會者也提到,在學術寫作方面,工程領域的學生可能相對於人文社會領域的學生表現較為薄弱。理工科的學生通常較不擅長長篇的文字陳述,因此更傾向於在網路上尋找能夠輔助寫作的資料與資源,甚至直接「借用」他人論文(如已畢業學長姐的論文)的文字來作為自己論述的一部分。因此,建議工程領域的指導教授應定期舉行團隊會議,一方面是為了確保學生的研究進度,另一方面則是透過定期會議建立學位論文的品質管理機制。舉例來說,指導教授可要求學生先在會議上口頭報告進度,隨後將報告內容轉化成文字紀錄(如投影片、短篇研討會論文),並親自檢查寫作品質,例如確保改寫後是否忠於原意、是否正確引用文獻等。透過長期、反覆地練習與累積寫作經驗,預期學生將能更加熟練於學術寫作,且較不易產生抄襲的疑慮。



1 2 3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