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書籍

AI.抄襲.智財權
作者:
楊智傑
出版社:
暖暖書屋
ISBN:
9786267457092
出版日期:
2024-09

簡介

  隨著學術倫理議題越來越為人所知,你會愈加擔心身邊使用的素材不知究竟何時可能侵權嗎?作者在這本書中以「著作權法與網路侵權」、「學術倫理與論文抄襲」、「生成式AI」、「商標專利等其他智財權」四大主題來介紹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使用情況,輔以時下臺灣熱門議題(如羽球場底線設計、網紅仿作等)的探究,進一步談到教育場域中的教師教材製作問題,以及師生成果在學術倫理上的歸屬,甚至提供了對當前教師判斷生成式AI作品的經驗分享。以下略作介紹:


一、著作權法與網路侵權

  作者在這個部分談到了不同著作類型(例如演講、音樂、教師的教學簡報、引用網路資源等)經常遇到的著作權問題,像是教師為了授課而製作演講影片、教學簡報等各種成果,作者不但介紹了1992年版本的法律原初規定,還因應疫情期間發展出的混成教學,援引了2022年新修正的著作權法,將修法過後擴大教師在教學上的合理使用範圍提供給讀者,像是採用校內封閉式網路的網路教學在校內成員間可為合理使用,但透過外部開放式的網路資源仍須透過授權或消費等模式進行使用。作者也介紹了臺灣在歷年修法中對於網路侵權、使用規範的演進,也補充用法條案例和判決結果提供有興趣的讀者自行參閱。


二、學術倫理與論文抄襲

  在這個部分,作者廣泛地談了研究生學位論文在寫作中的抄襲問題,以及寫完論文後要不要公開發表的考量,以及研究生與指導教授間對於論文產出、研究成果的歸屬問題。當中作者針對不同論文、報告細分出其規範範圍,雖然有不同學科慣例,但本書對於普遍性的師生研究指導產出、作者列名原則多有強調,教師在使用學生產出的作品時務必需要獲得學生的同意,即使為學生課堂作業或是內部閉門會議中的成果發表,凡未經允許擅自使用他人之成果,皆有可能涉及抄襲問題。


三、生成式AI

  生成式AI一進入公眾視野,各類問題就接連產生,例如透過AI生成的作品到底成果歸屬於誰?作者就援引了美國著作權規定與中國的判決,分別闡述美國較為嚴格的著作權保護之認定(純AI生成之部分不予保護)和中國北京判決對於著作權之認定(只要有人的創意在其中就給予全部著作權保障),都是可供臺灣作為未來法規制定的參考。另一方面,在教育實務上,我們也開始面對要如何判斷學生是否使用生成式AI撰寫作業的難題,作者提供自身經驗並且提醒教師在設計學生作業時,應先將是否開放AI協作等面向都先訂好規則,不管是教師或學生應當以「誠實揭露」為最高準則。


四、商標專利等其他智財權

  作者在此部分介紹了商標法、專利法、設計權保護,以及公平交易法和營業秘密法,這些法律保障智慧財產在不同領域可能發生的問題。作者也透過臺灣羽球好手李洋與王齊麟在東京奧運金牌賽時,鷹眼判決的畫面設計產品事件、ChatGPT申請商標事件、台大補習班與國立臺灣大學的商標事件來解釋其爭議所在。作者認為現今因為新興科技與倫理規範的興起,我們必須更加注意傳統專利保護制度是否跟著時代俱進,保護專利技術與促進公眾利益之間或許可藉由參考其他國家最新的法規修正來思考更好的配套措施。


  本書透過許多時事案例來揭露法規對於我們相關權利的保護與使用義務,再輔以補充及表格比較等方式,將法條與判決部分呈現給讀者,有利於讀者理解這些規範的意義。我們也能透過這些案例明白自己生活周遭可能涉及的問題,並且從本書中找到我們可遵循的指引。



參考資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