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研究行為及學術寫作技巧



單元簡介

研究倫理的歷史源自於1980年代,美國國內被揭發之一連串不當的研究行為後,迫使美國政府開始思考研究過程中的道德議題,並促使全球許多的研究者開始檢視自身的研究行為是否可能會被歸屬於不當的研究行為。而時至今日,在報章雜誌中,仍可發覺研究倫理的案件層出不窮,且多發生於研究的過程中。因此,本單元將介紹不當研究行為的定義、以及常見的不當研究行為之類型。

在撰寫論文的初期,研究者經常必須會耗費時間、透過各種管道蒐集資料。由於現今網路資訊的多元與普及,只要輸入關鍵字,很快地就能取得與複製各式資料,若研究者不瞭解如何正確合宜地引用、詮釋資料,很容易產生抄襲與剽竊的行為。一般而言,無論中文或英文寫作,避免抄襲的方法可分為引述、改寫、摘寫三種。本單元同時也將介紹合宜的論文寫作技巧,讓研究者能避免抄襲、且能正確地使用這些資料。

註:本單元將以美國心理學會發布的APA書目格式(第六版)(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0)為例說明



單元目標

本單元將介紹不當研究行為及學術寫作技巧,幫助學習者達到以下目標:

  1. 瞭解不當研究行為的定義與類型。
  2. 瞭解在進行研究工作時應避免的不當行為。
  3. 瞭解改寫、摘寫與引述等三項學術寫作技巧的使用方法。